ABOUT US关于会锌

公司基本情况

四川会理铅锌股份有限公司现隶属于凉山州国有工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铅、锌矿地下开采为主的国有中二型矿山企业,拥有全资、控股及参股子公司10个公司于1951年复工投入生产,是凉山州开采历史最悠久、建矿最早的矿山企业。

四川会理铅锌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凉山州德昌县、会理县和攀枝花市米易县三县交界处,紧邻108国道,距成昆铁路、G5京昆高速公路7公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矿山开采历史悠久,其天宝山矿区开采历史可追溯到清朝时期,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即设官办银厂采银。历经近70年的艰辛创业、开拓奋进,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具有较高技术装备水平的中型矿山企业。注册资本4亿元,资产总额5.4亿元,主产品:锌精矿、铅精矿、铜精矿。拥有日处理原矿1000吨生产能力,年产铅锌铜精矿金属量近2万吨。公司现有在册员工总数560余人,拥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10余人。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目前共拥有16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通过了国家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取得了矿山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是凉山州境内唯一具有此项资质的企业。

公司发展战略

在近70年的改革发展中,公司围绕“打造百年基业,再铸会锌辉煌”的发展宏图,弘扬“团结、担当、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秉承“科学管理、诚信经营、技术领先、产品优质、创新改进、绩效卓越”的发展理念,立足矿产资源开发,认真强化安全生产,不断推进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推进技术升级和转型跨越,经营效益稳步提高,改革发展有序推进。先后获得“中国100家最大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企业”、“四川省有色金属采选业最大规模10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非煤地下矿山)”、“省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四川省安全社区”、“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荣誉。

新时代新形势下,公司将积极依托丰富的攀西矿产资源,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坚持深化改革、管理创新,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多元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力争把公司打造成为本地区本行业内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较大规模的矿业集团。


天宝山矿山开采历史探溯

群山深处“一碗水”

——天宝山矿山开采历史探溯

天宝山位于会理县城北部龙肘山脉北段分水岭东坡,海拔最高处达2870米。这里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峰峦叠翠、风光秀美,尤其是矿产资源储量极为丰富,堪称物华天宝、得天独厚,铅锌银镉等金属量均达到了大型矿床标准。

天宝山旧称“一碗水”、“沙沟”(经查阅本地史籍,多称为“一碗水”,故以下统称为 “一碗水”), 矿山开采历史悠久。最早于西汉成帝年间(公元前24年左右),就记载“出红铜内夹银星”。到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5年),就有当地人用木炭炼银;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更是聚外省矿夫、炉户数千,矿业勃兴;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设官办银厂,“移民支集一碗水周围,群采矿业发展”,更是将矿石开采推上了新高度,短短数年采矿人数就达到近万人。时任巡抚、川陕总督的年羹尧派员主持采矿供炼铜铅,并在铅中提银,所产银两主要供军饷所需。

雍正年记载:“一碗水”矿山“(除银外),黄矿点化红铜(硫化矿中含黄铜矿),青矿点化黑铅(方铅矿),三分收课(税)”。乾隆时期阿坝州金川县接连发生两次战争(史称大小金川之战),长达26年,耗费白银几千万两,官兵死伤数以万计。为满足战争需要,时任川陕总督张文泗、四川总督阿尔泰、阿桂等加紧在一碗水银矿的采炼,以助军饷,采矿业在这一时期达到极盛期。至道光十一年(1831年),累计“获课(税)银2362万余两”。 清咸丰后期,会理发生四次战争(分别是云南回民起义军攻占会理,清军镇压太平军、白莲教民起义及“征剿”彝民),会理农工商户在战争中伤亡众多,一碗水生产时作时缀,终致矿坑渗水封闭。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四川成立矿务局后,重新着手开设官办银矿。1901年,郭晓东继办天宝银厂,设银炉12座,每日产银30余两,但入不敷出。1906年,矿政总局委郭鸿业为委员,拨募公私资本6000两银,官商合办“天宝山宝兴矿业有限公司”,但不久银两耗尽,郭鸿业出走途中被杀。此后矿政总局又先后委派易堂镜、张习、肖森荣续办,官商合营,加采锌矿。到1913年年产银矿约十万斤,白铅矿(锌)300吨。

1914年,当时的矿务总公司将天宝山矿权地权顶给周继武、孙锦瞻、杨水芬、胡兰宾等10人,成立会昌矿业公司,集资银20万两开办银厂,并在白果湾设炼铅厂。1924年,发现所采含银方铅矿和黄铜矿日渐稀少,逐将原当荒渣抛弃的岩石进行研究,知为闪锌矿,会昌公司乃购机器重开矿井,改炼锌为主,副产银铜。招工3000人,建反射炉冶锌,成为四川最大产锌企业,产锌锭每块重25市斤。所产锌经西昌、冕山、越西、汉源、雅安陆路运向成都以供造币、造枪械之用,或转销昆明、重庆等地。直至1935年,会昌公司将天宝山矿权租与合记铅厂,建炉15座。但因销路不畅,时炼时停,年产锌不过50吨左右。

1937年,会理豪绅苏效群私营效群铅厂,独资私采天宝菱锌矿至1939年。1938年,民国政府成立川康铜业管理处,19399月,以10万元收买会昌公司产权及设施。到1940年前后,川康铜业管理处、西康省政府合办天宝矿厂,不久改组更名为“资源委员会川康铜铅锌矿务局”,辖天宝矿厂、益门炼厂、益门老山坪煤厂。改进马槽炉冶炼工艺后,年产净锌锭140吨左右,年销售煤6000多吨、焦炭近300吨。

1945年抗战胜利后,天宝矿厂、益门炼厂、益门老山坪煤厂撤销,职员调离,固定工遣散。后民办群益公司采天宝锌矿、老山坪煤,供白果湾炉户包工冶炼,经营到1948年后采冶均现停。

1950年3月会理解放,对天宝矿厂、益门炼厂、益门老山坪煤厂、会理大铜矿、会理电厂等实行军管。19512月西康省派傅茂林着手筹备恢复天宝矿厂、益门炼厂、益门老山坪煤厂。国家拨大米90万斤,币2亿元。3月,成立“西康省人民政府工业厅会理矿务处”(会理锌矿前身,现改制为四川会理铅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招收工人,整修矿山通风巷、水泄井、炼锌厂及其它生产设施,开启了新中国成立后天宝矿山开采发展的崭新历程。当年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排除艰难恢复生产,实现产锌56吨。从19513月复工投入生产算起,会理锌矿成为了凉山州开采历史最悠久、建矿最早的国有企业。

1952年正式更名为“西康省人民政府会理锌矿”。1955年川康并省,会理锌矿改隶四川省工业厅。一直到1965年矿山兴建200/日选矿工程前,天宝资源利用主要以冶炼锌为主(期间曾投资58.24万元建铺司房2Х50/日选矿厂)。经过不断的工艺改造和攻关,产锌精矿质量达到99.6%,平均冶炼回收率达到90%,并创下日产锌12.44吨的最高纪录,生产技术工艺和产品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土法炼锌劳动条件恶劣,损害职工健康。19679月以后,逐渐停止土法冶锌,转入硫化矿选矿生产,生产铅、锌精砂,到1974年底完全停止冶炼工艺。

1983年,原天宝200/日选矿规模扩建为300/日,1985年底在甸沙关开工建设1000/日选矿厂,1990年投入试生产,至此天宝山矿产资源开发走上了规模化、科学化之轨道。四川会理铅锌股份有限公司也由此跨入了“中国有色金属采选业工业企业100强”、“四川省有色金属采选业10强”行列,企业生产规模和经营效益得以大幅度提高,奠定了矿山开采和企业发展的基础。

( 主要参考文献:《会理锌矿志》等)